募捐 9月15日2024 – 10月1日2024 关于筹款

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地质专刊 第1号 中国大地构造纲要 中国大地构造图说明书

  • Main
  •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地质专刊 第1号 中国大地构造纲要 中国大地构造图说明书

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地质专刊 第1号 中国大地构造纲要 中国大地构造图说明书

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编著
你有多喜欢这本书?
下载文件的质量如何?
下载该书,以评价其质量
下载文件的质量如何?
1 (p0-1): 前言
1 (p0-2): 第一章 中国大地构造分区原则及术语说明
3 (p0-3): 编写经过
7 (p0-4): 第二章 中国大地构造发展轮廓及其特征
15 (p1): 第三章 中国的构造带区划
15 (p1-2): 第一节 属于基底断裂范畴的构造系
15 (p1-3): 一、东西向构造系
15 (p1-4): 二、南北向构造系
15 (p1-5): 三、华夏系
16 (p1-6): 四、西域系
16 (p1-7): 第二节 属于盖层滑动范畴的构造系
16 (p1-8): 一、山字型构造系
17 (p1-9): 二、旋卷构造系
17 (p1-10): 三、向西或西南以及向东或东南凸出的边缘弧构造系
19 (p1-11): 一、华北台块
19 (p1-12): 第一节 中国地台区
19 (p2): 第四章 中国大地构造单位的描述
56 (p2-2): 二、华南台块
80 (p2-3): 三、东北台块
87 (p2-4): 四、阿拉善台块
91 (p2-5): 五、北山块断带
94 (p2-6): 六、塔里木台块
100 (p2-7): 七、柴达木台块
107 (p2-8): 八、阿尔金山断块
109 (p2-9): 九、准葛尔台块
113 (p2-10): 十、西藏台块
117 (p2-11): 附:喀喇昆仑岗底斯台背斜
121 (p2-12): 十一、横断山块断带
125 (p2-13): 第二节 古生代地槽区
125 (p2-14): 一、大兴安岭正地槽系(大兴安岭褶皱带)
132 (p2-15): 二、蒙古正地槽系(蒙古褶皱带)
135 (p2-16): 三、太平岭正地槽系(太平岭褶皱带)
136 (p2-17): 四、阿尔太正地槽系(阿尔太褶皱带)
138 (p2-18): 五、天山正地槽系(天山褶皱带)
142 (p2-19): 六、祁连山正地槽系(祁连山褶皱带)
153 (p2-20): 七、昆仑山正地槽系(昆仑山褶皱带)
156 (p2-21): 八、秦岭正地槽系(秦岭褶皱带)
165 (p2-22): 九、龙门山正地槽系(龙门山褶皱带)
167 (p2-23): 十、扬子--钱塘准地槽系(扬子--钱塘准褶皱带)
174 (p2-24): 十一、吉林准地槽系(吉林准褶皱带)
176 (p2-25): 第三节 中生代地槽区
176 (p2-26): 一、乌苏里正地槽系(乌苏里褶皱带)
178 (p2-27): 二、青海南山正地槽系(青海南山褶皱带)
178 (p2-28): 第四节 新生代地槽区
178 (p2-29): 一、喜马拉雅正地槽系(喜马拉雅褶皱带)
182 (p2-30): 二、台湾正地槽系(台湾褶皱带)
188 (p2-31): 第五节 中国地台的活化
190 (p2-32): 二、中生代活化区
190 (p2-33): 一、古生代活化区
191 (p2-34): 三、新生代活化区
193 (p3): 第五章 中国东部地区古生代至中生代沉积发育概况
193 (p3-2): 第一节 下古生代沉积发育轮廓
195 (p3-3): 一、震旦系的沉积情况及其厚度和岩相变化
196 (p3-4): 二、寒武系的沉积情况及其厚度和岩相变化
198 (p3-5): 三、奥陶系的沉积情况及其厚度和岩相变化
199 (p3-6): 四、志留系的沉积情况及其厚度和岩相变化
200 (p3-7): 五、秦岭地槽区的下古生代沉积发育概况
201 (p3-8): 第二节 上古生代沉积发育轮廓
202 (p3-9): 一、泥盆系的沉积情况及其厚度和岩相变化
203 (p3-10): 二、石炭、二迭系的沉积情况及其厚度和岩相变化
207 (p3-11): 三、秦岭地槽区的上古代沉积发育概况
207 (p3-12): 第三节 中生代沉积发育轮廓
208 (p3-13): 一、三迭系的沉积情况及其厚度和岩相变化
210 (p3-14): 二、侏罗系的沉积情况及其厚度和岩相变化
213 (p3-15): 三、白垩系的沉积情况及其厚度和岩相变化
217 (p4): 第六章 中国各地质时期的大地构造发育概况
217 (p4-2): 第一节 绪论
217 (p4-3): 第二节 原始中国地台的形成和分裂
218 (p4-4): 第三节 加里东期(震旦纪至志留纪)中国大地构造轮廓
220 (p4-5): 第四节 海西期(泥盆纪至二迭纪,部分地区至三迭纪晚期)中国大地构造轮廓
223 (p4-6): 第五节 燕山期(主要为侏罗、白垩纪,部分地区包括三迭纪末期)中国大地构造轮廓
225 (p4-7): 第六节 喜马拉雅期(主要为第三纪)中国大地构造轮廓
226 (p4-8): 第七节 中国新构造的轮廓
233 (p5):…
年:
1958
出版:
1958
出版社:
北京:科学出版社
语言:
Chinese
文件:
PDF, 20.54 MB
IPFS:
CID , CID Blake2b
Chinese, 1958
下载 (pdf, 20.54 MB)
正在转换
转换为 失败